金融泡沫的時代裡奢侈品價格水漲船高,讓炒作的投機心理、虛榮的身份標簽,取代了物自身被創造時的目的,那親切的、物我合一的使用價值。我在這洪流裡載浮載沉,跟著泡沫的價格膜拜那物。
先把這前提說在文章開頭,好讓讀者對這文的溢美之處可以做打折的理解。如果你讀著讀著覺得:「靠,這樣講太唬爛了。」請不用懷疑,那確實是唬爛的。
準備工作
從照片講起
#1
#2
這是在臺中的反核遊行中拍到的。講兩件事,一是這個遊行四處是嘉年華道具,像那個反核氣球;二是很容易看到蘑菇頭文青。
曾經有個法國的影像評論家,說攝影是把客觀物的抽象精神, 通過瞬間靜態照片表現出來的一種活動。那麼,嘉年華道具和蘑菇頭文青,就是我從客觀物(反核遊行)得到的抽象理解。
是的,我是為了講這兩件事,而拍下這兩張照片。把自己泡在人群中三個小時候,心裡漸浮出這兩個對遊行的印象,所以,就拍下來了。
這個抽象理解的膚淺性是毋庸懷疑的,好在這裡可以不必交代我為何如此膚淺,我們講的是Leica相機,對吧?
背著M6穿梭在這奇妙的嘉年華人群中,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我通常把M6放在阿宅專用大背包中,手插口袋逛來逛去。這樣的閒逛一開始是很有趣味的,處處是驚奇:熱褲正妹、高分貝臭幹政客的大喇叭宣傳車、骷髏臉黑袍胖死神等等,不斷地刺激感官與精神,目不暇給。不過逛著逛著,終於還是令人無聊打哈欠了。不小心撞到正妹七次、大喇叭台詞repeat 99遍、還有走在旁邊的黑袍死神因為午後三點的日照而發出汗酸味,在在令人覺得不耐。
等等,就是這個時候。不耐,正是因為重複的事物一再出現,再不能刺激精神了。那麼,重複再重複的事物,不就是這個遊行充分的內容物嗎?雖然這個"充分"是平面的,而不是立體的,不過已經讓我可以把相機拿出阿宅包了。
這個時候才拿出相機,有幾個好處。最明白的好處:節省底片。比起從頭開始瞎按快門到結束,我這樣祇剩一半的時間可以用。
由於我們能夠用來全神貫注尋找那個攝影神性的decisive moment的力氣,跟底片的長度一樣是有限的,所以瞎按快門是很糟糕的行為。不過更瞎的是在現場浪費時間用LCD欣賞剛拍到的傑作,瞎中之瞎是按一張看一張。好在M6沒讓我們有這個機會。
#3
#4
是的,朋友的小朋友,我也用一樣的道理去拍。先看先聊,最後才拿出相機。啪啪啪,通常按個三張,可以按到想要的畫面。確實,那畫面是我主觀上想要的,但是是objective facts告訴我的。objective facts穿過我的身體腦袋,讓我用右手食指按下快門底片曝了光,最後出現在像紙上。進入,而後出來。
那麼,補一段愛用Olympus相機的Eli Reed的說法:
Stop talking theory when a camera is in their your and do not over-think the image. Lose the ego and let the photograph find you. Observe the life moving like a river around you and realize that the images you make may become part of the collective history of the time that you are living in.
(譯:相機已經備便,隨時可以拿起來就拍的時候,就別管理論那一套了,也不必把影像想得太複雜。把自我擺一邊,讓作品來找你。生命運轉不息,有如長河川流過你身軀,仔細觀察你會明白,你拍下的作品,可能構成你所寓居的歷史總體的一個部分。)
這當然不是說理論無關緊要。相反,作為人,我(們)一直用理論的眼鏡在觀察世界,決定什麼畫面是重要的,可以進入到相機的暗室裡。所以不可以忘記要:
Don't stop questioning yourself (it'll make you less arrogant). Push. Push, scratch, dig… Push further… And stop when you don't enjoy it anymore… But most of all respect those you photograph…
(譯:不要停止懷疑自己[你才不會驕矜自滿]。鞭策再鞭策、掙扎、挖掘••••推得再遠一點。直到你無法自這個過程中得到樂趣,才能停止。但最要緊的是,尊重你拍攝的對象。)
也就是,不斷地自問:「我是用什麼樣理論的眼鏡,看到了世界?」只有自知侷限自己的理論框框,才能知道自己的鏡頭忽略了什麼,或更糟糕的,強暴了什麼,才能push, push, search, dig...。然而這個過程是有先後的,先觀察,而後觀察自己如何觀察,而後自我懷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